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足球快讯

欧冠决赛皇马胜利物浦,本泽马贝尔建功,卡利乌斯失误成关键

  • 2024-08-15 14:39:31

【导语:时代战争,节奏之争才是关键】

时隔37年,皇马与利物浦再度在欧冠决赛相遇。皇马与利物浦的命运与以往截然不同。1980/81赛季的欧冠决赛处在一个敏感的时间节点:利物浦实力雄厚、时运不济,而皇马则处在队史两个黄金时代的节点。五冠王时代的辉煌早已远去,银河二世的辉煌更是遥不可及。处在迷茫期的皇马,根本无法与英格兰欧战高手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命运与地位发生了逆转:皇马以四年三冠的气势出现在基辅球场,齐达内的球队如日中天。而比赛的另一方利物浦,在积贫积弱多年后完成了艰难的复兴,虽然他们的球风狂野、攻击力极强,但他们注定会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在决赛的舞台上。

皇马在“四年三冠”时期阵容十分稳定,对手也都十分熟悉欧洲冠军的配置和人员;利物浦在多名轮换球员受伤后失去了回旋余地,双方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秘密可言。由于双方的建队思路和整体风格存在巨大差异,比赛节奏和气势的较量被认为是影响比赛走向的关键。此外,球员的临场发挥、教练的奇兵部署、淘汰赛以来最新衍生的战术成果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微量元素。

[首发阵容]

一方已经因为伤病潮而失去了回旋余地,而另一方则拥有多达四五名能够无缝融入主力阵容的替补球员。皇马与利物浦的对决,从一开始似乎就显得不公平。赛前舆论的焦点是齐达内将如何在本泽马、伊斯科、贝尔、阿森西奥、巴斯克斯、科瓦契奇这六名候选人中确定最后两个名额。“新礼仪队”的两名成员本泽马和伊斯科脱颖而出,这意味着齐达内将控球确定为此战的主导思路,而攻守兼备的边锋自然全部留作后备。

菱形442阵型的代表人物是伊斯科,这种以传控为主的体系是齐达内执教皇马以来最重要的战术创新之一。虽然阿森西奥和巴斯克斯在半决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伤愈复出的贝尔也在联赛冲刺阶段收获了足够的赞誉,但齐达内最终决战前还是选择了队员们最熟悉的首发阵容。两轮对阵拜仁的系列赛给齐达内最重要的经验是,以放弃控球权为代价加强防守并不适合皇马,卫冕冠军应该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实现攻守平衡。赛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齐达内不断强调边后卫和BBC组合的重要性,这表明他将通过双线“借兵”来巩固中场,以抵消红军在整体移动和对抗上的优势。

【战术打法:施压与反压,皇马领先一步】

欧冠八强赛以来,利物浦不断丰富和细化防守层次和手段。面对后场传接能力强的曼城和罗马,克洛普的球队并没有一味地压迫对方后防线,而是将肉搏区设置在中圈弧附近。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保持阵型紧凑遏制对方快攻,另一方面可以将拦截点前移,让进攻方趁着对方立足点和稳定性优势,在攻防转换的瞬间实现闪击。面对中场技术型球员多但前锋能力弱的皇马,红军取胜的关键是切断皇马中场与前锋线的联系,攻击克罗斯和莫德里奇这两位肋部指挥官,依靠跑动和对抗,消除皇马在技术环节上的优势。如果皇马的两大发动机只能忙于防守,无暇进攻的话,那么红军防线的压力自然就会减轻很多。

为了突破红军在中场附近的密集围墙,齐达内调整了两名前锋的位置。本泽马和C罗不再坚持“一人拉边、一人接应”惯用的跑动模式,两人会同时来到边路,形成前后站位。皇马会在边路的一侧形成良好的传切纵深,伊斯科则利用大范围的跑动串联两翼的队友。虽然卡塞米罗在对手的逼抢下多次失误,C罗回撤接球时也频频被拦截,但得益于克罗斯、莫德里奇和伊斯科的出色发挥,球队再也没有让利物浦创造出对阵曼城、罗马时出现的“波浪式”进攻。

由于阿诺德和罗伯逊分别被C罗和卡瓦哈尔压制,红军防线在配合前场进行冲刺时显得有些犹豫。身处核心位置的“阵眼”亨德森无法横向补位,红军在肋部两侧出现较大空隙。皇马以克罗斯为轴,将对方在中场设置的阻截线送出。莫德里奇和伊斯科总是在红军防线的接合处接球,他们会根据机会选择单独带球,或者继续撕开红军的防线。

[赢家:萨拉赫提前离场,“右边锋”马内无法独自应对局面]

红军在上半场开场30分钟内就完成了9次射门。萨拉赫的意外受伤成为比赛的转折点,随后的比赛红军陷入被动。虽然利物浦在0-1阶段依靠强硬的中场逼抢不断夺得球权,马内也凭借定位球机会破门得分,但利物浦大部分时间都无法按照自己的节奏踢球,他们的压力被皇马出色的个人技术和细腻的局部配合化解。他们的进攻因为一方进攻的下滑而变得不那么凶悍,替补萨拉赫上场的拉拉纳表现平平,接过进攻指挥权的马内更是无法独自支撑起球队。

凶悍迅捷、攻击性如火的马内是最能体现克洛普战术理念的球员之一。在萨拉赫加盟之前,克洛普借用了科曼的使用方式,塞内加尔人在反击中出任前锋,在阵地战中承担无球任务。英超相对开阔的空间有利于技术并不十分娴熟的马内的发挥,他能凭借惊人的启动速度和无球冲刺速度战胜绝大多数防守球员。在上赛季末遭遇严重的膝伤后,马内的球路和战术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渐进入状态的萨拉赫成为反击的锋线主力,马内则成为阵地战中负责组织和衔接强侧任务的肋部多面手,成为三叉戟中来回覆盖范围最大的球员。克洛普希望利用自己耐力和体格的优势,反馈到中场,并利用自己有限的持球进攻,在左路吸引防守,为萨拉赫创造空间。

马内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临场技术能力不足,狭小空间内连续触球效率不高,被包夹时容易丢球,组织视野比较狭窄,持球加速时护球不够严密。萨拉赫的离开,让马内从负责“佯攻”的副手升级为需要完成强侧突击、持球攻门的主攻手,这放大了他在细小技术环节上的不足。皇马的防守球员限制了红军的轮转和流动,作为组织者,马内很难带领更多的队友参与进攻。

[王牌对王牌:头号选手退居幕后,而副手则抢尽风头]

近几届欧冠决赛中的表现,一直都是金球奖评选的重要参考,从梅西&博格巴到C罗&格列兹曼,再到C罗&布冯,直接竞争的胜负总能在年底顺利加冕。单从本赛季的表现和数据贡献来看,萨拉赫比当年的博格巴、格列兹曼和布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更大。在内战冠军无缘、国家队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埃及人冲击金球奖的唯一筹码就是欧冠冠军。萨拉赫在做客罗马时就开始备战决赛,这位虔诚的穆斯林为了充分备战比赛,在决赛前中断了斋戒,可惜运气并没有站在埃及法老一边。这次意外的伤病历届欧冠决赛进球者,不仅击碎了他的欧冠和世界杯梦想,也意味着他很可能提前退出今年的金球奖的角逐。

作为萨拉赫爆发前利物浦的主力,马内没能成为救世主,但也打进了扳平比分的一球历届欧冠决赛进球者,并险些梅开二度(第70分钟远射击中立柱),塞内加尔人的表现无可挑剔。而三叉戟中的另一名成员菲尔米诺此役表现不佳,巴西人能够将拉莫斯移出位置,为两翼的搭档创造出向前进攻的空间,但这种“拉出再得分”的跑动也需要空间,皇马在占优的情况下依然注重保证回传率,菲尔米诺在禁区混战中难以获得机会。

作为萨拉赫在金球奖上的主要对手,C罗自从皇马失去联赛夺冠机会(赛季中期)后,便将重心放在了欧冠赛场上,40次联赛出场(27+13)的战绩是加盟皇马以来的最低值。C罗以牺牲联赛进球为代价换来的欧冠高效率(13场15球)最终成为皇马杀入决赛的最大保障。C罗在2013/14赛季(29岁)开始逐渐转型为中锋,凭借这一举动成功延长了自己的巅峰期,并适应了皇马在安切洛蒂时代开始的技术转型升级。但由于回撤策应任务繁重,本场比赛C罗在远离球门(边路)的区域停留时间过长,葡萄牙人也未能成为主角。

贝尔的首粒进球来自于马塞洛的助攻,萨拉赫的提前退场让巴西边后卫在助攻上无所畏惧,边后卫可以兼顾两翼的走廊,BBC可以在门前形成合力。

利物浦两大“副将”各进一球,皇马二、三号球员“BB”本应只进一球,但卡里乌斯的强行“喂球”却给了本泽马和贝尔意外的惊喜。连续遭遇重伤后,贝尔在阵地战中不再有边路的爆发力,但威尔士人还能以其他方式帮助球队:他的回防减轻了纳乔和莫德里奇的压力,他的空中控制让皇马更容易直接依靠后场高球破压,他的射门技术也成为碾压红军的致命武器。连续两场欧冠进球不足以帮助本泽马继续守住皇马主力前锋的位置,但近6场比赛已经攻入7球的贝尔或许已经无需再为未来担忧。

【结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基辅一战的走势因为太多的微调而受到影响,阵容漏洞更少、三线实力更加均衡的皇马笑到了最后。同样采取以攻代守的策略历届欧冠决赛进球者,替补队员也杀死了比赛。此战走势与皇马1/8决赛对阵巴黎的进程高度相似,白衣战士再次凭借超强的韧性和执行力为球迷创造了惊喜。

贝卢斯科尼红军三年两进欧冠决赛的往事仿佛早已过去,但考虑到利物浦在此期间经历的波折以及在豪门食物链中的地位,他们能在11年内重返巅峰舞台实属不易。在红军积蓄实力而后迅速发展的几年中,也因资金的注入而涌现出几支新兴力量。从曼城和巴黎圣日耳曼在欧冠赛场的轨迹不难发现,过分强调技术、忽视平衡的建队理念更适合联赛而非欧冠。新兴力量在追逐欧冠冠军的过程中走过了不少弯路。利物浦给那些渴望在欧冠赛场上取得突破的球队指出了一条捷径,那就是在技术流的道路上罕见地达到巅峰。如果做不到完美,优先巩固“两端”(中后卫+中锋)比补强中场更划算。

标签: 齐达内 本泽马 伊斯科 控球

猜你喜欢